欢迎您访问西北政法大学党政办公室网站!

  1. 首页
  2. 信息报送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信息报送

【陕西省教育厅】西北政法大学创新“一二三四”模式深入开展“七五”普法

  • 来源:党政办
  • 发布者:党政办01
  • 浏览量:

陕西省教育厅新闻链接: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rdjj/202009/27/106189.html


西北政法大学紧紧围绕“服务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陕西、法治陕西”这一目标,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构建“双向机制”,实现“三个全面”,坚持“四个相结合”,将普法宣传深度融入到人才培养和法治校园建设过程中,融入到服务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的实际行动中。

构建双向机制 实施普法宣传“请进来、走出去”

该校坚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普法宣传机制。“请进来”,依托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西北政法大学基地、陕西“一带一路”律师学院、培训中心、军民融合研究院等平台,紧密结合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推出权威、系统、实用的培训课程体系。截至目前,先后为新疆、青海、浙江、广东、陕西等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6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法治业务培训709期,培训人数46700余人。“走出去”,该校争当法治宣传教育的先锋队,广大师生主动走出校园,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到基层、到工地、到农村,积极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每年直接参与校外普法宣传的师生达数千人次。

实现三个全面 推进普法宣传责任制落实

——普法队伍实现全员化。该校师生牢牢树立“学法为民”思想,自觉履行普法宣传的责任与义务,争当法治教育宣传员。该校健全普法组织机构,成立由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学校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各二级单位成立本单位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小组,层层压实普法责任,逐步形成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广大师生积极响应的全员参与普法、人人都是普法员的工作格局。

——普法宣传内容实现全面化。该校形成了以宣传《宪法》为主,《监察法》《民法典》《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香港国安法》《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禁毒法》等系列与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社会安全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普法宣传教育内容体系,实现普法宣传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

——校内学法普法实现全覆盖。该校党政领导班子带头学法普法。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定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在《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宪法修正案》《监察法》《香港国安法》《民法典》等新法颁布后,第一时间举办专题讲座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教授讲解,领导带头发言、带头撰写心得体会文章,以上率下,发挥学习宣传教育“头雁效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会,及时学习国家最新相关法律,更新教师教学知识,让最新的法治精神和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法学专业学生课程内容涵盖所有法学学科门类;面向所有学生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通过深入推进法治宣传与教育教学结合,实现校内普法宣传全覆盖。

坚持四个相结合 切实提升普法宣传效果

——坚持突出重点与面向社会大众普法相结合。将党政领导干部普法宣传作为重点。《宪法修正案》《监察法》《民法典》审议通过后,该校成立由校长牵头、相关学科专家学者组成的宣讲团,统一宣讲提纲、统一备课,面向社会提供义务宣讲服务。宣讲团成员为省内外党政机关、司法系统的领导干部作报告会、讲座500余场,受众数万人,有力提升了领导干部坚定捍卫宪法和学法用法的意识,增强了领导干部法治思维。

面向社会大众广泛开展普法宣传。该校师生发挥专业特长,课余期间积极投身校外普法宣传。民商法学院郝佳副教授,深入西安市、宝鸡市、安康市等地市妇联组织,积极宣传《反家庭暴力法》,同时撰写多篇稿件刊登在中国妇女报等新闻媒体上进行普法宣传。行政法学院的褚宸舸教授,面向社会长期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和预防毒品宣传教育。校工会坚持每年组织多支“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普法宣传队,赴省内各地,为农民工面对面开展现场普法宣传服务,累计举办100多场次,服务农民工1万余人。统战部组织党外知识分子采取“送上门、请过来”方式,连续多年为革命老区旬邑县送法于民、普法于众。机关党委组织专家为结对帮扶对象开展法治教育培训、专题讲座,增强贫困地区群众的法治意识和遵法守法观念,提升当地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校团委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实践团队赴全国各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义务法律援助、普法材料发放讲解、普法公益讲座举办、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方式,答复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该校于1984年成立的学生社团组织“大学生法律服务中心”,坚持“以我所学,服务社会”的宗旨,长期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义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七五”期间,在省内举行大型义务法律咨询和专题法律宣传活动万余次,代理案子数百件,义务服务群众万余人次。2018年,该社团被中国青年报评为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

——坚持线上线下普法相结合。该校师生在深入现场普法宣讲的同时,也注重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线上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校长杨宗科教授接受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热线12》栏目专访,从历史内涵、现实回应、未来走向三个方面向社会阐释了中国之治。该校副教授马成参加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主讲《延河畔的枪声》红色法治文化课。《宪法修正案》通过后,多位教师在主流媒体主动发声,聚焦宪法修改、宪法实施和宪法保障等热点话题,解读修宪精神,阐释宪法理念。因受疫情影响,《民法典》通过后,杨宗科、汪世荣、韩松、张翔、李康宁、程淑娟等教授在开展线下专题讲座的同时,分别录制了《民法典在法治体系中逻辑地位》《中华法治文明的近代转型与民法典的编纂》《我国民法典的科学体系》《私人、私事、<民法典>》《创新突破——民法典人格权编解读》《民法典与营商环境的优化》系列法治讲座,通过法治陕西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普法宣传专栏”全网推出,对《民法典》从理论到实践,从立法体系到具体制度,进行了全面解读。视频被“陕西司法”“平安汉中”等官方平台广泛转载,学习浏览量达万余人次。

——坚持服务国家和地方立法、服务法治政府建设与法治社会建设相结合。积极参与立法工作。组织专家学者参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的大部分立法工作,通过承担立法课题研究、提出立法建议等方式参与陕西和其他地区地方立法工作。学校教师撰写的调研成果和立法建议在《刑法修正案(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等多部立法中得到采纳;组织精干力量成立课题组跟踪研究《民法典》草案,并将修改意见函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参与起草《法治陕西建设纲要》,完成《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设立法治陕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地方政府法治研究中心等平台,开展陕西省总体立法状况评估和设区市的地方立法能力状况调研,推荐专家学者担任政府法律顾问,积极参与司法改革。多位教师积极参与《陕西秦岭生态保护条例》和《西安市秦岭生态保护条例》的修订,为陕西省法治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服务地方基层社会治理。专门成立了枫桥经验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院,积极开展社会基层治理研究。该校教授汪世荣带领的专家团队持续跟踪“枫桥经验”研究,对“枫桥经验”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形成了丰硕成果,已出版专著3本,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被誉为“枫桥经验”研究的“西北学派”。学校与浙江诸暨、义乌,与商洛市、铜川王益区、宝鸡太白县、长安区政府,与中石油、陕西省烟草专卖局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基层社会治理研究。还有多个团队以委托课题形式参与地方政府基层社会治理。其中,与铜川市监察局合作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清理与便民服务流程建设”研究,成果被全部采纳并转化为工作实效。与莲湖区城管执法局合作开展了“执法与服务并重的标准化治理模式”研究,获得第三届“中国法治政府奖”。另外,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学校科研人员围绕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以及如何处理疫情防控与复工开工的矛盾等问题方面,先后撰写20份有针对性的资政报告,为地方政府及时有效开展疫情防控提供了智力支持。

——坚持专业化与大众化普法相结合。聚焦社会法治热点,组织不同学科和研究方向的法学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研讨、发表学术论述、出版学术专著,从专业的角度解读和回应社会关切。坚持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类执法人员提供优质法治教育,提高他们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面向社会大众开展普法的过程中,通过灵活多样、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法律知识、法律观点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使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法律的了解和认同,进而形成崇尚法治的法治精神。在校内积极打造法治文化季、依宪治国以宪执政宪法文化活动周等第二课堂活动品牌,举办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法庭辩论、宪法诵读、宪法宣誓等活动,让法治精神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将法治宣传、法治教育、法治实践有机融入学生学习生活,营造有利于法治精神弘扬的校园法治文化。在校外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将普法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定期开展模拟法庭进社区、法制情景剧演出、街道(乡村)普法活动等系列有特色、有成效的活动。2016年以来,积极参与全省高校法治文化节并两次承办开幕式,组织开展系列特色活动宣传法治精神,其中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红色法治教育主题话剧《庄严的审判》,在省内多地进行巡演,获得第四届陕西省高校法治文化节“五个一”文艺优秀作品。

作为陕西省政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法治陕西建设的重要力量,该校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法治学习宣传教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加强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和更高水平的平安陕西、法治陕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持。

(责任编辑:周雨曦  审核:刁巧燕)